管理者:發現問題的真正所在
導讀:很多院長向我抱怨說,每天總是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“意外”,會打亂原本的計劃,好像永遠有處理不完的問題在等著他,即便原本不是他該管的事情,但如果他不出面處理,結果就會變得更糟糕,最終問題還是會找到他。 |
有一次,和一位市三甲醫院的院長聊天,他遇到了一個很煩惱的事情:他們醫院原本擁擠不堪,人滿為患,大家總是抱怨醫院看病難、時間慢。去年底,醫院新蓋好了一個漂亮的門診大樓后,本該大大緩解了患者們掛號難、看病慢的問題,沒想到更多的患者涌入到醫院就診,反而引發更多的人吐槽醫院的服務不好,甚至患者滿意度出現了下降。而醫院的醫生護士們也在抱怨,覺得工作量比以前還大了很多,患者更挑剔了。
究竟該如何面對這個問題呢?
有些措施是很容易想到的,比如:
1.加大網上預約掛號的宣傳。
2.增加分診導流服務。
3.限制掛號總量。
4.增加自助掛號設備。
5.增加門診醫生。
6.延長門診工作時間。
7.讓普通病人盡量去社區醫院看病。
這些,通常都是我們跟著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走,直接提出了解決方案。
但是,實際上管理者應該先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后,再開始思考解決問題的答案,或許能發現問題的真正所在:
這是什么類型的問題?誰碰到了問題?在此時此刻,問題的本質究竟是什么?
我們分析看看上面這位院長的問題:“誰碰到了問題?”
1.想一想,解決這個問題究竟是為了讓誰滿意
2.找到合適的線索去提供一些線索
剛才,我們提出的解決方案,角度其實都是相同的:是患者碰到了問題。
讓我們再從院長的角度來看看這個問題,如果是幫助院長擺脫這個問題,或許得到的解決方案會大不相同(我們先不管是否可行,或者假設上級主管完全信任院長,不會炒他魷魚):
大幅度提高掛號費,這樣就不會有太多人來醫院看小病了。
在醫院等待區和過道上,張貼很多自我診斷、自我治愈的小方法,讓患者覺得自己覺得自己沒有那么糟糕,減少緊張的心情。
設置大屏幕播放最新的電影大片,讓患者忘記等待的煎熬而焦慮抱怨。
把網上預約引導到下屬的社區醫院。
前后2組方案,并不完全相互排斥,但是的確反映了不同的傾向。所以,管理者必須要設法克制自己匆匆忙忙做出決定的沖動,先問問自己:
這究竟是什么問題?
在醫院的日常管理中,大多數都不是很容易明確和邊界清晰的問題,很多問題其實大家的看法并不相同,不管是加班安排、獎金分配、還是科研經費申報、設備采購,如果大家不能達成共識的話,幾乎最終就只能是誰的權力最大誰說了算,但是找到的解決方案卻未必切中要害。
所以,管理者要想成為真正解決問題的人,關鍵是把單一思維模式切換到多重思維模式:
誰碰到了問題?
針對每一類群體,思考問題的本質是什么?
我們重新審視這個問題:
院長不滿是因為患者滿意度下降而影響醫院的國考績效
醫生們感到不滿是因為患者越多越容易鬧情緒產生沖突,甚至影響自己的績效
患者們不滿不僅僅是因為掛號難、等待時間長,更因為他們看不到醫院對他們的反應產生什么響應。
其實,問題就是理想狀態和現實狀態之間的差別。
患者的理想狀態是一遇到病立刻就能掛上號,并且只需要等待幾分鐘,現實的狀態是可能幾天都掛不上號,或者要在大廳的座椅上焦慮地等待1-2個小時。
如果從調整理想狀態或者改變現實狀態來解決看,要么真正能縮短等待時間,要么想辦法讓等待的時間感覺上顯得短一些。
比如:
1.讓患者能對比在醫院還是去社康掛號所需的不同時間段,自己去做好選擇。
2.適當增加自助掛號設備。
3.適當拉遠掛號處到普通門診區的距離,讓患者把一部分時間用在走路上,而不是焦慮緊張的等待中。
4.在患者等待區域,播放最新的喜劇大片,或者慢病管理的紀錄片。
當然,院長所要解決的問題,很多遠遠比這復雜,不僅僅是思考這是誰的問題,還要面對問題是從哪里來的,這個問題究竟該由誰來解決,甚至有些問題不管怎么解決,隨之而來就會產生新的問題,變成一個無盡的鏈條,比如增加自助掛號設備,那么誰負責維護,產生的數據和原來的系統怎么對接,掛號越容易越快可能就意味著患者等待的時間就越長......
請記?。?strong>每一個解決方案,就是下一個問題的來源。
<文章轉載自健康界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>